CodingTour
记录我的 2021

前言

2021 年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来总结:

  • 学习
  • 阅读
  • 生活

学习部分主要是 ARTS、LeetCode、工作思考和一些打卡事项;阅读部分是由于今年读了15本书,想单独拿一章出来总结;生活部分就是一些日常琐事了。

学习

ARTS

今年写了 52 期,ARTS 共完成了 134 期,回想 ARTS 的初衷有两个原因:

  • 了解业界的发展趋势
  • 提高成长的效率

IT 世界更新太快了,拿我个人不算长的工作经历来看,也经历了很多技术的更新迭代,不仅是语言层面,整个技术体系、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以这样的节奏持续迭代下去。为了帮助我持续成长,我首先需要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了解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减少不必要的迷茫和焦虑,避免在一脸懵逼的状态下随波逐流,一句话总结就是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坚持 ARTS 的过程确实让我发现了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东西,比如 CPython 中的超级大锁ROT-13,还有为了更好记录 ARTS 做的 博客性能优化,以及将自己平时的学习沉淀下来的 为什么 OC 不推荐使用 try-catch?

LeetCode

本年度在 LeetCode 一共做了 62 道题:

难度数量
Easy19
Medium26
Hard17

数量不多,基本上每周一题的节奏,在刷题这件事上,我的主要目的是在日常工作之余,对算法还保持一些刻意训练。

工作思考

今年工作的重心在中台基建和技术通道上,这是一条和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匹配的路线,即技术+管理路线,相比过去几年,今年最大的个人提升是在团队组建和团队管理上的思考,三个关键词:放大团队、成就他人、释放潜力。

Google 发布过内部的一个调研报告:Best Manager 十大行为

  1. Is a good coach
  2. Empowers team and does not micromanage
  3. Creates an inclusive team environment, showing concern for success and well-being
  4. Is productive and results-oriented
  5. Is a good communicator — listens and shares information
  6. Suppor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performance
  7. Has a clear vision/strategy for the team
  8. Has key technical skills to help advise the team
  9. Collaborates across Google
  10. Is a strong decision maker

其中只有一项直接提到了技术能力,对小团队来说,一个好的 Tech Lead 已经足够“管理”好团队了,但当团队规模变大后(可能只是10个人),管理的目的从专注个人能力转变为放大团队。《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一年有 250 个工作日,一个人每年有大约 2000 个工作小时,那么 10 人团队一年就是 20000 小时,放大团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成就他人和释放潜力是从不同角度说的同一件事:

  • 如果能找到个人使命和团队使命的连接点,让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使命而工作,能最大限度的去掉那些会磨灭激情或热情的东西,让每个人都释放出自己接近本能的状态,这样无疑在效率和成果上更有保障
  • 公司是什么呢?公司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创造财富的地方,共同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工作是什么呢?对工程师/程序员来说,我们就是真正面对产品的一线人员,要一行行地写代码把产品做出来,所以工作就是做出产品、创造财富

技术大会

今年7月再次蹭了公司的名额参加 GMTC 大会,回顾几次参会体验,我理解了这类大会的作用。

对于这类大会来说,参与的意义重在了解业界在「引领技术」和「先进性」上的思考,特别是在整体技术领域趋于完善、愈发透明的今天,每件事在完成的基础上还要追求更高的先进性,比如一个产品团队负责的某个产品,对于 Why 要有足够透彻的思考: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不用 XXX、为什么用户会选择你的产品,Why 即是产品从 0 到 1 的过程;其次是在从 1 到 100 的路上不断持续构建护城河,比如效率更高的构建能力、工程化能力等业务支撑工具,以及更极致的用户体验等。业界从 18 年开始就陆陆续续在提「云端一体」开发模式,直到今年也还是大会的常驻话题之一,这就是先进性最好的体现,先进性背后是思考力、执行力和落地能力。

乔布斯说过一句很棒的话:“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成功是点滴努力积累而成的,无论个人学习到的是技术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还是分享能力,这些内容都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价值。

英语打卡

应用总持续天数
多邻国952 天
扇贝英语580 天

阅读

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明白了阅读的意义。回顾过去,我深深受益于阅读,从 发现心流 知道了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幸福;从 不拘一格: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 知道了什么是值得建立的企业文化;从 投资最重要的事 学到了心灵宁静… 虽然一些专业技能书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但多数情况下阅读仅仅是因为觉得有意思,喜欢读而已,如果指望阅读给自己带来哪些具体的回报,那就太乌托邦化了。

阅读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体悟人生,然后再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角度。体悟人生、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正是生命的意义,胡歌在《读自己》中说的特别好:

“读懂书中的别人,然后找到本真的自己,我想在读书中让时光飞度,是最优雅的老去方式。“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和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还能学习到另一层意义,即知识本身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并不是指知识具备改变命运的力量,我理解的”力量“更多的是指人的观念、思考力和见识,是一种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而不是奴役他人/命运的工具。我听过关于知识最酷的应用场景是诺曼·利尔回答李录的问题“你感觉自己多大年龄?”时,他答道”我永远和与我对话者同龄。“能与不同年龄的人对话,这对一个长者来说不仅是对年轻一辈的尊重,还体现出了年轻的心态,保持沟通交流意味着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能通过阅读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边界,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热爱生活,与世界抱成一团,这就够了。

发现心流

一本结构设计得非常好的书,作者像老师一样,带领读者认识心流体验、感受心流体验,并让读者充分认识到获得心流体验的门槛极低。虽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像童年悲惨、父母虐待、生活穷困等外在因素,但强调只要带着「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热爱命运」的态度,相信自己拥有主动权,就能掌握自得其乐的奥秘。

这其实是探索人类快乐的本质,特别是分析了人在不同的活动、环境、人际关系及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对自身感受造成的潜在影响,并说明了要在行为与思想上如何去做,才能乐在其中又或是苦不堪言。

阅读笔记:传送门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起来相当吃力,我必须跳过一些章节才能读完,但它给我的帮助也很大。

作者将阅读的过程比喻成两个人打棒球,作者是「投手」,读者是「捕手」,只有投出去的球被捕手接住才是一次好球,书籍就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双方都有各自的职责和要求:

  • 作者 - 要有结构化思维,逻辑清晰,有将想法清晰传达出去的能力
  • 读者 - 要有基础知识,能理解背景,有根据作者的描述形成问题和答案的能力

以及四个要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答案的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意识到书只是内容的载体,和如今社会的文档、视频、音乐、图片一样,内容载体的重点不在载体,而是内容本身,它强调结构化的思维组织形式,目的是为了高效传播、达成共识,这是书/信息载体的本质。

不过,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够,也远远达不到能评论它的程度。

价值

我虽然看完了全书,但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只有三处:

  • 坚持第一性原理,追本溯源
  • 投资是正和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
  • 心灵宁静,“延迟满足”

我想应该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但无计划二刷。

ps: 部分章节我选择了速读。

投资最重要的事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对我而言收获最大的部分不是投资,而是其哲学思想,原则总是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要和人类天性中的很多东西做斗争,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行动指南,我们可能也看过很多指导实践类的书,但低估了自己遗忘的能力,特别需要有一个声音在你身边不断的提醒你,阻止你犯错:

  • 忘记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的事
  • 忘记了周期与风险控制
  • 忘记了相比买好的,买得好更重要

以及最重要的 - 保持在场。

不拘一格: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

20 多年的时间里,网飞始终在做三件事:

  1. 提高人才密度 - 高绩效人才带来的结果是非线性增加的
  2. 建设坦诚文化 - 充分真实的反馈,增加企业透明度
  3. 取消管控 - 让高质量人才做高质量的决策

我信奉这样的文化,真诚对待彼此,以公司利益优先,减少人际关系的复杂度与敏感度。这和张一鸣提到的“格局大,ego小”有一点点类似,当团队中的彼此缩小自己、放大格局时,团队之间更容易形成信任的关系,只有团队形成了信任关系,才能成为一支默契的、有创新力的团队。

马云此前也说过:

做企业的人,你得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东西听起来很虚,但是做企业的时候,你经常会遇到重大选择。你一旦有了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时候,你的选择就会变得简单。

伟大的企业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通过信仰提供非凡的定力,从容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这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教你如何做价值投资,但实际上书的第一部分并没有太多和投资直接相关的内容,更多的是教你如何思考,不信你看看这些目录:

  • 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
  • 农业文明的诞生
  • 现代化的诞生
  • 现代化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 现代化的传播与现代化的道路之争
  • 从文明史角度看中美关系及科技文明时代的东西方关系

李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描述了中西方之间的地理差异、文化差异,从一个很宏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涉及到科学、哲学、历史、西方文明、中国历史、经济学、金融学、宗教等等知识,让人不由得对李录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感到震惊。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知识交叉的重要性,好比如今流行的大数据,数据不在于多,而是能通过交叉分析建立起立体画像。我想这也是“对知识的诚实”的另一种体现,不懂并不丢脸,做自己擅长且能够控制的事情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比如扩大阅读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身边聪明的人聊天等,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劲头,才能持续成长下去 - growthable > sustainable。

简史系列

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曲:

这是受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的启发后读的书,作者以非常宏大的视角讲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也能信手拈来,令人印象深刻。

我对“人类感性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古老的村落还是蒸汽机时代,能改变世界的除了我们的能力,还有欲望、个性以及身份认同,人类社会始终是朝“全球帝国”这一方向发展演进。

驱动人类发展的还有“承认无知”,因为“不知道那里有什么“而走出去、寻找新发现、取得新知识,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有进步的空间。不过要注意「谦虚、自信、自负、自卑」之间的区别,曾经的中华民族有一段时期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无知,虽然不侵略他国,也与他国共享发展成果,但也阻碍了进步,后来又矫枉过正有些自卑,现在又要倡导自信,反反复复折腾了上百年。

有趣的是”快乐“这个词在系列书中出现了很多次,光人类简史里就有近200次,似乎历史认知、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都对快乐指数有所影响(甚至不确定到底是谁影响了谁),但可以确定的是人们一直在寻求快乐,并因未知的未来而忙碌着,虽然最终作者也没有给出快乐的公式,但其研究方法确实很让人受启发,且至少能证明快乐与幸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他人的关注,生活要有爱、有友谊、有群体的支持,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只能感到痛苦,这个关于幸福的结论直接告诉我们,想要快乐,你至少得关心我们的家人、朋友,以及所属社群里的其他人。

重新定义团队

Google 的人才密度很高,这其中很大原因要归结为对招聘环节的重视。

优秀候选人往往在公司、行业里有不错的位置,各个行业绝大多数的顶尖人才并没有在找工作,通过一般的招聘渠道很难找到好的候选人。Google 采用了主动出击的方式,如员工内推、行业搜寻等,就算用人需求很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没有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以来坚持的价值观。

Google 要的人有两个特点:

  • 不仅要解决今天的问题,还能够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 有好奇心、有诚意学习的人 - 这样的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想出正确的答案,而且创造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背后则是与网飞类似的企业文化:

  • 自由 - 高自由度的工作环境能让人表现出更好的工作状态
  • 信任 - 只需要坚信员工都是好的,再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主人翁,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机器。机器会完成工作,主人翁会竭尽所能帮助企业和团队获得成功

值得警醒的一个观点:要重视员工的诉求,当员工不再相信这个企业的时候,这个企业也就完蛋了。

估值的标尺

与格雷厄姆的成长股估值模型和彼得·林奇的 PEG 指标不太一样,估值的标尺有意放弃了十年以后的净利润预测,用十年税后净利润原值总和而非贴现后的现值总和去计算内在价值。这是基于生意经营者的思维,“按照估值的标尺,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相当于该公司未来十年为股东创造税后净利润的总和”,就好像那些私营企业的老板们会很自然地评估一笔生意是否值得投资,他们会这样说:“别跟我说得太多,我就看未来十年这个生意能为我赚多少钱”。

其实投资类的书无论是实战还是方法论,最终都回归到了人类本性,因为人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因为别人的艳羡和仰慕感到满足,也会因为别人唾弃的目光而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影响最终的决策,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脸面”是如此的重要,似乎不知道什么是“内部记分牌”。

如果能真正意识到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旅行,再平凡也是限量版,那就能明白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吹雨打,每个人都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用心把故事情节写得更精彩,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本书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都让我受益匪浅。

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

一本有意思的小书,严谨加谦虚,非常适合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查阅,虽然深度上点到为止,但书籍第一要务是能引发读者的兴趣,在不懂的地方加上注解,查看更多文章、书籍,所谓把书看厚;再通过组织整理、提炼出关键问题,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所谓把书看薄。

相比本书内容正确与否,其引发的兴趣更为重要,我觉得本书作者做到了。

从历史看组织

一本很薄的书,只有 246 页,一两天就可以翻完,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简单来说,这本书可以概括为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把历朝历代都看做一个公司,分析其在组织管理上的成败得失。

有许多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从招聘角度看人:

人影响组织的命数,组织却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从招聘角度看,尊重人才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礼貌,一个人不自尊自重,未必是真正的贤才。今天有许多企业家在招募人才时所抱持的心态是,“我赏你一口饭吃”,这是缺乏根本的尊重,这样是招揽不到真正的贤才的。一个污辱自己的人,不会真正为国家做事;一个污辱别人的人,亦不会真正为国家做事。

从权力角度看人:

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能太久,因为一方面年岁大了、精力衰了,能力也相对地减低了;一方面一个人在高位久了,周围经常有阿谀恭维的话,使他不再有反省能力,不再能听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权力腐蚀人心,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蚀。等到领袖被腐蚀而不自觉,而大家还盼望他如同从前一样好的话,那就是个虚假的愿望了。一个原本我们觉得有能力的人,在单一首长制度下,也不再能够有效地领导。

之前写了一篇记录文:传送门

黑客与画家

作为一名工程师,本书有 10 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 保罗·格雷厄姆的创业公式:(1)搭建原型(2)上线运营(别管bug)(3)收集反馈(4)调整产品(5)成长壮大,可以提炼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个产品研发的方法论
  2. 士气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郭东白老师说的“心力”类似,要坚持采用有利于鼓舞士气的方法
  3. 只有应用“新”的创意和理论,才会诞生超越前人的最佳设计;只有解决那些难而正确的问题,才会诞生最佳研究。设计和研究最终都将通向同一个地方
  4. 过早优化(premature optimization)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对“过早设计”(premature design)也应该抱有同样的担忧,不要太早决定一个程序应该怎么做。一个好的编程语言/生产工具,应该像油画颜料一样,能够使我们很从容地改变想法。动态类型语言在这一点上就是赢家,因为你不必提前就设置好各种变量的数据类型。不过编程语言灵活性的关键还不在这里,而在于这种语言应该非常抽象。最容易修改的语言就是简短的语言
  5. “最好的文字来自不停的修改”,其实无论做什么“产品”,都要追求可迭代/可生长这个原则,开公司、写代码、做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一样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经常“再设计”,编程尤其如此,再多的修改都不过分,走进死胡同和放进垃圾堆没有任何区别。且无论做什么都要追求极致,如果是来自一知半解的决策,不懂真正的风险出在什么地方,往往也会把风险夸大
  6. 用乐观主义 + 怀疑倾向两种信念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难题,对解决难题的可能性保持乐观,同时对当前解法的合理性保持怀疑,当然了,如果方向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到达目的地,同时,扎实的基础、毅力、效率也是成功的必备因素,否则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7.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开发时全神贯注,而不是降低开发速度
  8. 品味不是个人偏好,就是存在高下之分,优秀设计的原则是许多学科的共同原则,优秀作品的秘诀就是:非常严格的品味,再加上实现这种品味的能力
  9. 财富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产生的,这种创造财富的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是合法的(许多其他方法如今都是不合法的),还在于它更简单 — 你只需要做出别人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有价值的东西=了解时代的规则+独立思考+执行效率,或许有一些运气成份,但通常来说只需要不停地重复同一句话,最终人们都将开始倾听,人们真正注意到你的时候,不是第一眼看到你站在那里,而是发现过了这么久你居然还在那里
  10.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很棒的一本书。

怪笑小说

东野圭吾的作品,非常富有想象力,实力调侃了买房、追星、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描绘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社会现状),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乏深刻社会洞察的同时,还能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应了那句话:好的喜剧作品不光惹人笑,更让人学会思考。

生活

搬家

今年变化蛮大的,搬进了新家,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装饰空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女儿也已3岁,在新家度过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圣诞节:

跑步

从国庆节开始跑步,到年底12月31号累计跑了 106.88 公里🎉跑步开始的初衷是看到群里这样一段对话:

看着100公里很多,想不到用不了3个月就能达成,验证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似乎大道至简,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说不清楚如何开始、何以善终到底哪一个更难,不过希望我有开始需要的勇气,以及善终需要的坚持。

娱乐

今年印象深刻的有 5 部剧:

剧名简评
沉默的真相这部剧放大了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令人胆寒,但也正因如此,江阳所坚持的那一点点光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便显得极其刺眼,让人最后完全无法克制自己的眼泪与情绪。
扫黑风暴相信看过的人都免不了有相同的评价:虎头蛇尾。很多悬念没有揭晓,收尾收的莫名其妙,且超前点播这个体验实在太糟糕了。
暗黑网飞出品的德剧,穿越题材,有着复杂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且暗黑构筑的世界观有非常严谨的现实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细节能完美闭环,非常棒。
鱿鱼游戏网飞出品的韩剧,场面紧张而刺激,血腥又暴力,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颖的题材,忍不住一口气看完。
古宅老友记英国喜剧,也是一个新颖的题材,轻松搞笑,风格上有些无厘头,是可以让家人一起放松消遣的绝佳电视剧。

时间花费超过 200 小时的有 2 款游戏:

游戏名简评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给予充分探索的空间,特别适合好奇心强烈的玩家,游戏的本质就是对释放好奇心的奖励,不枉神作之名,Switch 不枉为海拉鲁/塞尔达启动器。
另一个伊甸:超越时空的猫剧情、音乐都不错,玩法也多,我觉得自己能玩那么久的核心原因也是因为内容丰富,比如敌人、队友个性鲜明,JRPG + 养成玩法多样,世界观宏大(经历过去、现在、未来等),以及救妹妹这个设定。。。

旅行

4月的西双版纳之行是今年唯一的旅行活动,云南真是好地方,自然风光不错,民族传统也很有特色,孔雀像鸡一样放养,还能在酒店大堂随意走动:

漂亮的傣族建筑:

标价夸张的玉石和全国最美的夜市:

西双版纳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旅行过程中收获的友谊❤️

总结

这个 2021 的年终总结拖了好久才完成,但就算迟到也不能缺席,背后是我认同的的两个原因:

  1. Peter Norvig 提出过一个十年理论,和 1 万小时定律差不多,大意就是在许多领域想达到精通都需要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个体来说除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持续学习下去之外并没有太多选择
  2. 如果运气不好,被尤瓦尔·赫拉利说中了未来工作会消失(大概率),那未来的职业不确定性和风险也会增加,我希望通过总结梳理过去这一年,在感性和理性上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明年见!